量子计算机有望在科研领域“大显身手”

时间:2017-12-15 作者:互联网分享 阅读:3696

2012年,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团队宣布,他们证明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找到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最后一块拼图。CMS(紧凑缪子线圈)和ATLAS(超环面仪器)两个实验组都找到了质子对撞中制造出希格斯玻色子的证据。在这种方式中,希格斯玻色子会衰变成更常见的玻色子,比如一对高能光子。

但每次LHC让两个质子发生对撞,都会产生数百个其他粒子,当它们撞到探测器时,会被错误地解释成光子。为了帮助加快搜寻到希格斯玻色子,ATLAS和CMS的物理学家用模拟数据训练机器学习算法来“沙里淘金”——从假信号中“揪出”真光子。

最近,CMS搜索希格斯玻色子负责人之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玛利亚·斯皮罗普鲁想要了解量子计算机能否让上述训练过程更高效,尤其是在减少训练系统所需的模拟数据数量方面,她说:“我想看看它到底能不能解决希格斯问题。”

她的合作者亚力克斯·莫特是伦敦“深度学习”项目的物理学家,他把学习过程转换成了可用“量子退火”计算机(加拿大D-Wave系统公司开发)计算的问题。这类机器能通过使编码量子信息的超导线圈降为最低能态,从而发现某些问题的最优解。

他们的想法是,让量子计算机发现最佳标准,让普通计算机接着使用这些标准在真实的数据中寻找光子的信号。为了检验这一理论,团队用了位于南加州洛杉矶大学的D-Wave公司机器。实验非常成功,斯皮罗普鲁说:“我们已经能够用小数据集训练来得出最优解。”

ATLAS希格斯玻色子搜寻行动负责人之一克莱默说,这证明是可行的,这才是这项研究“最酷”的一部分。而且与传统计算机相比,目前量子计算机并没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但在未来的实验中,数据量会更大,届时量子机器学习将“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