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人造肉”送上餐桌 科学仪器培育不寻常的肉

时间:2018-11-28 作者:中国化工仪器 阅读:3897

导读:你喜欢吃肉吗?如果喜欢,你愿意尝试人工用科研手段制造的“人造肉”吗?近日,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美国农业部和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宣布将联合对“人造肉”的生产进行监督,以便于其能安全的出售到全国各地,换言之,“人造肉”有望出现在美国人餐桌上。

什么是“人造肉” 

提到“人造肉”许多人会联想到大豆蛋白肉,事实上,大豆蛋白肉属于“素肉”,是一种利用蛋白和调味品模仿肉口袋的食物,而我们这里说的“人造肉”,指的是通过实验室手段,利用动物干细胞和营养素培养出来的肉。 

“人造肉”的优劣 从科学仪器角度看问题

提到“人造”二字,就不得不提出一个问题——“人造的安全吗?”不可否认,在一大批的消费者眼中,“人造”无论从价值还是安全性,都比不上“天然”,也因为这个原因,“人造肉”的出现震惊业界的同时也饱受争议。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要分析“人造肉”的优劣,那我们不妨从“人造肉”的生产聊起。首先,“人造肉”并不廉价,主观上来说,“人造肉”的成本很高,据了解,世界上第一块人造牛排成本为25万欧元;而客观上来说,“人造肉”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非常多。

从科学仪器的角度来说,生产一块“人造肉”的过程其实是在“复制”一块肉。一般来说,“人造肉”的生产必须在实验室里完成。首先,借助显微镜、针、培养皿等仪器设备,从活体动物身上提取一部分干细胞,然后用糖、氨基酸、油脂、矿物质及多种营养素将干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培养成肌肉组织。由于整个过程离不开细胞学知识,所以想要培养出口感尽可能接近生物肉的“人造肉”,制造“人造肉”前就要先对动物细胞进行完整的研究,整个过程要用到包括质谱流质细胞仪在内多种科学仪器。

同时,正因为“人造肉”是建立在细胞学上培养的,在技术相对成熟的情况下,“人造肉”食是可控的。具体来说,借助液质联用仪、色谱仪等分析仪器,在合适的培养环境下,科学家可以人为的改变肉中营养成分的比例,甚至可以额外的添加一些有益人体的成分,而在无菌箱的帮助下,整个环境非常干净,基本可以不用担心肉类存在病毒感染的情况。

此外,从宏观环境来看,由于是实验室培养,所以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牛羊养殖对温室效应的影响,也为解决食品危机提供了新思路。当然,价格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不然其高昂的成本及售价仍然是致命的缺点。

事实上,“人造肉”还存在一些人道主义的问题,这里就不展开了。

食品安全 “人造肉”仍要面对食安检测

“人造肉”生产的过程可控,所以更加安全,但相关的食安检测同样重要。根据相关报道显示,目前对于美国当地“人造肉”的安全检测由FDA和农业部来完成,其中FDA负责实验室细胞培养成肉的过程,而农业部负责产品生产加工的过程。

目前报道过的食安问题中,由于加工中食材受到污染引起的食谱安全问题并不在少数。换言之,由于“人造肉”到上市仍然需要加工,所以很多时候,“人造肉”和传统肉类一样,需要接受质检,色谱、质谱、光谱仪器同样是“人造肉”需要面临的“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