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其实不论「庸人」还是「才人」,生命之火都经不起「惰」的湿柴,也受不住「傲」的雨落。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生命的最初不过是一片荒芜的空地,勤耕耘,才能有所收获。荒原上成熟的稻谷,昂首挺胸的多是空壳,弯腰低头的才拥有真正充盈的生命。人的一生何尝不像稻谷生长的过程,只有怀揣着一颗勤劳、谦虚的心才能收获美好以「钝拙之材」闻达于晚清年间,曾国藩靠的是一个「勤」字。
曾国藩年幼时,父亲便教育其要勤奋。八岁时,其父开始教其读书。曾国藩天资不高,读书反应很慢,通常读完一遍还不明白。但曾国藩并非不求甚解之人,读一遍不明白,就读两遍,两遍之后还不明白就继续读。白天走在路上,晚上枕在枕头上,一遍遍地思考,直到理解了才肯罢休。
传说在曾国藩刻苦读书的过程中还发生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有一天曾国藩在家中背书,遇到一篇文章死活背不下来。恰巧此时有个贼正藏在他的屋檐下,准备等曾国藩背完书睡觉后再行窃。可曾国藩反反复复背这篇文章很多遍,背不过就是一直不肯睡去。后来,贼等不及了就跳出来说:「你这个笨蛋,背了这么多遍还背不下来,我都听会了。」说着,背诵一遍后扬长而去。
这个故事虽存在夸大的成分,不一定真实,但这也在一个侧面反映了,勤奋已成为曾国藩的信条,努力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习惯。不聪明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自己的天资不够还四体不勤。大多数普通人在「天赋」上的差距寥寥无几,勤奋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径。
人就好比一台机器,懒惰只会让机器生锈,缩短机器的使用寿命,而勤奋则能让这台机器越用越灵光。与勤奋相较,懒惰更耗费你的能量。
人生路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复杂,生活就是一步步向前的过程。我们苦苦期盼幸运降临,殊不知「勤」才是幸运之母。幸运通常降临在那些有决心有行动的人身上,什么时候开始懒惰,幸运就什么时候告别。若你空怀才能,而思想身体被懒惰掌握,那你终将一无所有。
「勤」与「敬」如鸟之双翼,二者合力,方成大器。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室九空。把心放低,多看自己的不足,多看别人的优点,让傲慢的心变得恭敬。人的能力在勤奋中可以增加,人的学问在虚心下可以进步。人生,需得避开「惰」、「骄」,守住「勤」、「敬」,才能走得好征程,看得清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