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大数据时代来临!我国基因测序产业链格局如何?
2018-10-22

近日,大数据研究首次揭秘了中国人群的基因遗传特征。其中有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南方人免疫力更强、体味更重。这不仅引发了网友的调侃,也引起了一些人的质疑。这个大数据研究成果靠谱吗?在数据分析上是否足够客观? 

事实上,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科学界就开始涉足“人类基因组计划”。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仪器的广泛应用,各国基因数据量呈现倍数增长,采集数据的工作不再繁重。与此同时,世界各国逐步迈入“大数据时代”,对基因组数据的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更加高效。产业链中游的数据分析工作关系到下游基因测序的实际应用,因而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上述提及的这项研究成果正是我国利用大数据技术针对中国基因组展开的数据分析,展现了当前中国基因测序行业的发展成果。

有目共睹,从诞生到逐渐成熟,基因测序行业的发展势头只增不减。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将达到13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7%。其中我国基因测序市场增速明显,将进入快速发展期,有望成为全球第一。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基因测序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0年到2016年,我国基因测序收入每年以63.6%的速度增长。预计2018年我国基因测序收入将达到80亿元,到了2022年这一数据将突破150亿元。将全球数据与我国数据两相对比,不难看出我国在全球基因测序市场中的地位。

不过从基因测序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发展来看,我国依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基因测序产业链主要由上游基因测序设备制造厂商、中游测序服务机构及生物信息分析机构和下游医院、制药企业、高校研究所等构成。目前无论是世界范围内还是我国国内,上游的基因测序仪和配套试剂依然是整个产业链当中技术壁垒最高的部分。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基因测序上游企业仅40家,占整个行业的12.23%,而且多为成立不到五年的初创企业,缺乏足够的研发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这也导致国内基因测序仪和配套试剂多从国外厂商进口,国产设备难有立足之地。可以说,上游技术实力的薄弱,从根本上桎梏了我国基因测序自主创新道路的延伸,打破国外寡头在国内的垄断格局成为当务之急。

与上游情况相反的是,目前处于基因测序产业中游的服务商在国内有166家,下游应用端有121家,分别占50.76%、37.00%。大部分基因测序企业在中下游展开激烈竞争,从而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华大基因、贝瑞和康、达安基因、迪安诊断、药明康德等国内知名企业均为处于产业链中游,为下游应用市场提供基因测序服务。不过,同为产业链中游的生物信息分析,也就是前文提及的数据分析,依然是行业内的一大难点,但也是发展潜力很大的一块业务。

相对于上游短期内难以打破的国外寡头垄断格局以及中游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下游应用服务领域可谓是遍地开花。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进步、产品成本的降低以及市场需求的增长,基因测序服务开始从科研级、临床级走向消费级。虽然临床检测和科研服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消费级市场规模的发展已然不容小觑。

不过,诚如文章开头网友对基因测序数据分析结果的质疑,目前消费级基因测序产品和服务还需要得到市场的认同和信赖。只有解决当前定价不透明、项目质量不一和基因检测结果数据分析较差等问题,消费级基因测序市场才能降下“虚火”,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中国基因测序能否在世界市场一马当先,还需拭目以待。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