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多个行业遭遇寒冬 科学仪器企业如何面对创新恐慌
2018-12-17

众多名企大规模裁员,互联网寒冬来临,手机市场遭遇寒流,共享单车进入死亡倒计时……近期打开科技频道的新闻,大量负面消息充斥整个版面,一时间满眼都是一片“灰色”,丝毫没有外界人遐想得那么五彩斑斓。近年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带火了很多概念,带火了很多公司和创业者,但也逐渐葬送了很多曾经风靡一时的产物。

科技创业公司遭寒冬 创新瓶颈引发危机

很多人悲观地认为,如今创业已经进入饱和阶段,即便能成功起步,也很难走得长远。就像曾经吸引无数资本入局的共享单车,如今已经被众多自媒体盘点起了“那些年倒闭的共享单车品牌”。听说,其中最短不过八个月,正如十月怀胎,最后关头流产。能够在“阵痛”之中成功“分娩”的有几何?活到现在的又有多少?寥寥无几。

有行业人士指出,目前某些科技行业缺乏颠覆式创新,新旧产品之间的差异性并不大,能真正吸引到用户的创新越来越少。当创新力越来越薄弱,陷入一种周而复始的怪圈,企业自然也会逐渐失去竞争力,行业也会遭遇寒冬。那么。面对其他行业的这种创新瓶颈期,科学仪器行业又是否有同样的“创新恐慌”?企业又应该如何打破创新瓶颈?

英雄造时势!科学仪器行业亟需创新人才

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产业发展,都离不开科学仪器作为技术支撑。为此,国内一直在积极分析我国科学仪器创新难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对策。他们认为,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科学仪器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人。科学仪器行业目前长期处于低水平重复,创新力不足,原因就在于自主创新人才的匮乏,尤其是领军人物的缺乏。

遍观当前科学仪器行业,国内外厂商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不少企业家过于重视商业价值,在营销推广方面投入太多,而忽视了产品创新上的精耕细作,降低了研发方面的投入。久而久之,不但在原有的产品线上停步不前,还浪费了大量资金和时间,最终迎来市场“天花板”。反观其他企业,领军者通常有着坚定的“创新精神”,对于技术和产品创新拥有极大的热情,整个企业的创新氛围十分浓厚。不管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只有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才有机会诞生一批有竞争力的高科技创新企业。

创新驱动发展 科学仪器有何技术创新点

有了创新精神还不足以形成具有创新性的产品,还需要一定的创新方向。为了响应“创新驱动发展”的号召,部分科学仪器厂商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创新理念,推出了一款又一款具有创新性的好产品,给其他同行带来了一些借鉴。就目前来看,未来科学仪器主要有以下几大技术创新点:

首先是“更高,更快,更强”,即分辨率、灵敏度、检测速度的提升。这三大指标决定了一台科学仪器的价值,国产仪器与进口仪器之间的差距也往往体现在这里。这些指标上的细微差距,可能就是一道难以跨越的技术壁垒。谁能打破,谁就可以说自己的产品有创新性。

其次是用户使用成本方面。目前,不少科学仪器新品都主打低功耗、低成本,不仅可以降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还能有效把控试剂耗材的消耗量。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加快检测速度,提高仪器通量,也可以称之为降低成本方面的创新。

再有,是科学仪器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这一点毋庸置疑,科学技术尤其是智能技术的发展,势必会带来科学仪器的智能化、自动化。大到分析仪器、光学仪器,小到洗瓶机、移液器,越来越多的科学仪器开始解放实验人员的双手,包揽整个实验过程。

最后是产品的小型化和便携化。随着食品、环境、农业等其他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需求轻便灵敏的在线检测仪器,这类小型化、便携化产品也就有了市场。此外,就近几年的获奖仪器来看,不少产品都在体型上进行了“瘦身”。其目的在于减小仪器占地面积,为实验室“减负”。

归根结底,科学仪器的创新都是为了用户需求服务。只要努力挖掘市场需求,一定会发现其他有价值的技术创新点。面对其他行业因为创新瓶颈而遭遇的“寒冬”,科学仪器行业大可不必恐慌。“寒冬”终将过去,而且不会持续太久。在此期间,被冻死的都是不思进取、裹足不前的失败者,理应被市场所淘汰。着力于科技创新的企业,未来依旧可期。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