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长廊
代糖或许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健康
2022-03-30

        味觉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感觉之一,也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礼物,得益于此,我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食品的风味,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美食文化,也因此体会到了一种特殊的味道——甜。

         甜味是4种基本味觉中的一种,一般指代那种如糖似蜜的味道。在心理学角度,甜味既是一种味觉感受,同时也是一种心理感受,简单地来说甜味能够带给我们心理层面的愉悦感。而我们生活中,甜味的主要来源是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一般指氢氧的比例为二比一的有机化合物,这种化合物是生命细胞结构主要的供能物质,具有调节细胞活动的重要功能。我们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多的碳水化合物便是糖,一方面许多食物中天然存在糖分,另一方面糖也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调味品(由于地区不同导致的原材料差异,调味用的糖也有很多种,其中我们常用的白砂糖一般原材料为甘蔗和甜菜)。

         不过即便是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素,我们对于糖的接受度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考虑到日常饮食中果蔬成分本身存在一定的糖分,因此以饮食结构正常作为前提,结合世卫组织提供的相关建议,成年人每天的游离糖摄入量降至其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基本就是符合健康标准的,如果能够进一步控制在5%以下,差不多25克(6茶匙)左右就更好了。事实上,这种建议在大众中是有着一定的热度的,甚至催生出了一股减糖风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发地减少糖分的摄入。   不过,减糖是需求,“甜蜜”同样是需求,伴随着饮食文化也社交文化的不断交融,看起与减糖背道而驰的甜味饮品,例如奶茶、可乐等确实工作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剂,于是乎,一类特殊的饮料诞生了——无糖甜味饮料。

         所谓无糖甜味饮料,简单地说就是借助人造甜味剂代替蔗糖的使用,从而在保证饮料甜味的前提下,减少其中的含糖量,降低其中的卡路里,在保证甜味的同时避免了高糖饮食的发生。乍看之下似乎这种方式是两全其美的方法,但事实上,新的研究成果否定了这个观点。

         最近,在《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上刊登了一项关于人造甜味剂的研究成果。其中提到,法国在一项经过同行评审的大规模研究中发现,人造甜味剂摄入量与总体癌症风险呈正相关,并且服用大量阿斯巴甜和安赛蜜的参与者患癌风险更高,而阿斯巴甜和安赛蜜恰好又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代糖添加剂。尽管目前尚且没有办法证明人造甜味剂与癌症的直接关联,但这项研究一定程度上已经表明了,人造甜味剂作为糖的替代品或许并不安全。

         换言之,至少从目前的数据上来看,把代糖并没有我们想象的或者说商家描述得那么好,甚至更进一步来说,我们没有权利和理由依靠人造甜味剂来满足自身对甜味的需求。总而言之,为了健康的身体,不应该把代糖作为减糖的依赖品。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