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互联智领未来 传感器成物联网发展关键

时间:2018-09-14 作者: 阅读:3381
当前伴随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蓬勃发展,由物联网而带动的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港口等一系列新兴业态应运而生。作为这一系列新兴业态的基础,物联网的感知技术和仪器的发展显得格外的重要。

物联网作为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新的信息技术,正成为推动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更深入应用的新一轮信息化浪潮,目前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保障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

 
我国在发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中均提出将物联网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大力提升国家整体创新能力。
 
以智慧物流为例,感知、传输、处理构成了完整的智慧物流信息链条。而在这条链条当中,感知与传输是整个链条的基础。在此过程中,仪器的好坏则成为决定物联网感知性能的核心要素。在物流、港口等专业应用领域,物联网感知技术与仪器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018年9月6日,2018物联网感知与仪器国际研讨会于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顺利召开。大会以“物联网感知与仪器”为主题,大约有2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本次会议切中了当前物联网理论研究与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再次强调了感知技术对于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意义,为物联网领域科研实力的提升与相关产业的发展均将带来积极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传感器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2011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为480亿元,到了2016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达到1126亿元。到2017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增至1300亿元,同比增长15.45%。根据前瞻数据研究院的预测,2025年物联网带来的经济效益将在2.7万亿到6.2万亿美元之间,因此,传感器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虽然传感器在物联网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发展前景广阔,但是也同样受到了很多条件的限制。传感器因为具有技术密集,工艺繁杂,以及边缘性、综合性和技艺性强等特征,对企业产品的种类、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上也都有一定的要求。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经拥有科研成果、技术和产品的敏感元件与传感器约有1.2万多种,常规类型和品种约有7000种。而全球八大敏感技术中的传感器约有2.2万余种,创新性品种和类型仍在不断出现。
 
除此之外,我国近5000家仪器仪表企业中,虽然大约有1600多家不同程度地生产制造敏感元件及传感器,但是大部分非专业型企业比例较高,产值也相对较低,受重视程度不够。传感器产值过亿元的仅占企业总数的13%,全国不足200家,产品种类齐全的专业厂家不足3%。其中,主要应用的传感器绝大部分仍要依赖于进口,主流市场产品依赖国外配套的情况尤为突出。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的稳步推进,传感器将迎来飞速发展。目前上海市已经启动了数万个传感器的建设,未来传感器还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传感器企业若能沉下心去研究技术,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