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农药超标VS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助您精准识别
2018-07-18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事故的频发,人们对农药化肥的使用更是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尤其是农药超标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愈发加剧了社会大众的恐慌心理。部分消费者在购买时特地选择有“虫眼”瓜果蔬菜,以此来防备农药残留导致的隐患。如果农药当真如此令人恐惧,那么其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

其实,农药的使用由来已久。早在一千多年以前,人们便利用艾草、烟碱等天然物质达到去除病虫害的目的。1939年,瑞士化学家米勒发现合成的DDT对所有昆虫都具有极强的杀伤力。尤其在帮助作物增加产量和去除病虫害上,DDT效果显著,因此曾被大面积推广,人类也由此进入化学农药时代。这表明,农药在产生之初,是饱受赞誉和期待的。

人们对农药的抗拒心理主要来自于以下两个层面:其一,喝农药自杀事件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经常发生喝农药自杀事件。农药毒性大,死亡率较高,因此很多人将农药与毒药等同起来。以百草枯为例,百草枯是一种快速灭生性除草剂,属于中等毒性农药,但对人的毒性极大,并且至今没有特效的解毒药,口服中毒的死亡率极高,被人们冠以“民间死神”的称号,曾引起极大的社会恐慌。其二则是农药超标导致的安全事故频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至少发生50万例农药中毒事件,死亡超过11万人。农药过多残留在果蔬中还会导致癌症、白血病、记忆力衰退等。

近年来,我国农药有效成分也在陆续改进中,各种高毒、中毒农药也已经被陆续淘汰。我国同时还是世界上主要的农药生产国和出口国。国产农药的广泛使用进一步表明我国的农药已经逐渐走向绿色、生态化的发展道路。而消费者对于农药的恐惧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不能很好的判断农药残留与农药超标之间的区别。

农药残留指的是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后,一部分农药直接或间接残存于谷物、蔬菜、果品、畜产品、 水产品中以及土壤和水体中的现象。农药超标则是指残留在作物中的农药剂量超过国家标准范围,并且会对食用者的身体产生不同程度损害的现象。事实上,农药残留是使用农药后的正常现象,只要保证农药残留量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农产品就是安全的。部分针对农药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归根结底是由于农药超标。

针对农药残留的检测,我国已经具备了相对成熟的检测技术,无论是光谱法、酶抑制法还是色谱法等,都能对农药残留是否超标做出检测。其中,色谱法是通过分析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的不同达到分离目的,并将分析物质的浓度转换成易被测量的电信号,然后送到记录仪记录下来的方法。光谱法则是根据有机磷农药中的某些官能团或水解、还原产物,与特殊的显色剂在特定的环境下发生氧化、磺酸化、络合等化学反应,产生特定波长的颜色反应来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 酶抑制法是根据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能抑制昆虫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的活性,影响昆虫的正常神经传导,使其中毒致死这一原理进行检测的。

除此之外,近年来兴起的快速检测技术也渐渐登上农药检测的舞台。传统的检测技术成本高且对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因此催生出以化学速测法、免疫分析法、活体检测法等多种快速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此外,我国还依据市场需要研发了专用仪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在食品安全监督部门、蔬菜生产基地、蔬菜批发基地等领域都有显著的检测功效。

在农残问题上,消费者需要保持理智的心态,合理对待农药的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农药成分和使用技术不断升级,只要加强好对食品的生产渠道、流通领域的监管,再辅之以先进的检测技术,农药超标的问题就会得到有效遏制,人们的正常饮食也将得到有力保障。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