遴选认定非一劳永逸 多措施助推“双一流”建设

时间:2017-09-28 作者: 阅读:3822
      近日,备受关注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出炉了。正如三部委相关负责人所言:“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遴选认定不是一劳永逸。对入选高校来说,进入名单只是开始,接下来的建设才是更大的考验。”“双一流”建设需要政府部门、高校主体、企业单位全方位的助力与完善。

      如何通过改革提高建设效益?在此过程中,离不开合理的资金激励体制,优质的实验室设备配备,高精尖的人才补给。可以发现,“双一流”建设切实迎合高校目前需求之重,或是政府部门,或是高校科研,都以此为建设焦点,在资金、设备、人才支持形成立体的投入。在优化学校整体规划布局、全面提升运行保障能力方面成效显著。

      “双一流”资金部署日益清晰

      各校纷纷根据学校建设实际进行规划,“双一流”建设的资金部署日益清晰。2016年以来,多省政府在“双一流”建设中都投入巨大的精力与成本。山东财政部50亿元支持省内高校改革;河北投资25亿专项基金;吉林投资15亿元建设“双一流”。

      无独有偶,为促进四川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近日,四川省财政下达2017年四川高校“双一流”建设资金2亿元,主要用于学科平台建设等方面。而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公布后,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预计每年投入17亿元左右,“十三五”期间累计将投入85亿元。与此同时,北上广三个城市引领经济建设最前端,教育改革当然也不逊色,均纷纷投入50亿左右用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产学研合作建设等。

      实验室仪器设备支撑至关重要

      当前,实验设备资源所存在着的“孤岛”现象和“碎片化”现象,建设一流实验室,实验设备开发的工作一定要加强。从长远来看,进行重大科技创新,都需要自主研发实验装置和仪器设备。一流实验室也一定要自主研制开发,在购买一些必要的现有设备基础上,独立研制开发一些符合自己需要的、具有特色的实验设备,为产出一流科研成果奠定基础。这是创建一流大学不可缺少的过程。

      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学校就针对仪器设备开发,已经提出了对大型仪器设备进行一次开发和二次开发的要求,专门设立了仪器设备的开发基金,每年支持二三十项的设备开发立项。这些实验设备为获得一流成果提供了条件。

      高精尖人才是建设之根本动力

      人才战略是根本,要大胆探索突破,创新理念、创新制度、创新举措,真正做到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努力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新路。人才战略的实施一定要落实到具体政策的突破上,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不断调整践行方案。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多优秀青年人才,这才是“双一流”建设的根本目的。

      “双一流”建设为所有高校和学科创设科学发展与理性竞争的宽广空间,用新的思维、新的制度提升高校办学与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不断增强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国际竞争力,将为我国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提供稳定、有力的人才输出。
      我国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条件建设“双一流”、实现“双一流”。需明确的是,“双一流”建设以学科为基础,对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有进有出,不搞终身制。基于此,“双一流”如何建设,才是发展的关键。借力优势资源,结合自身具体情况,与时俱进地为科研建设服务,“双一流”建设才能更好发挥双向促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