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领航装备产业发展 2020年力争制定国标300逾项

时间:2018-06-28 作者:中国化工仪器 阅读:3433

转向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的鲜明特征。高质量发展时代,质量工作既要保安全底线,又要求品质高线。标准决定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标准要先行。
 

地方标准是由地方标准化主管机构或专业主管部门批准,发布,在某一地区范围内统一的标准。为了促进技术进步,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地方标准建设工作不可忽视。这有利于发挥地区优势,有利于提高地方产品的质量和竞争能力,同时也使标准更符合地方实际,有利于标准的贯彻执行。
 

近日,山东省关于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到2020年,力争在新兴产业领域制定国际标准3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00项。在能耗限额、污染物排放等领域制修订严于国家标准的强制性地方标准30项;在安全生产领域制定通用地方标准100项。
 

宏观来看,山东将从全面提升制造业标准化水平、切实加强服务业标准化建设、 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化、深入推进军民融合标准化建设、着力推动标准化与品牌建设深度融合等五大方面布局推进,加强标准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的推广应用。
 

具体来说,分别围绕发展量子通信、铸造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石油工程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制造、高端化工、体育装备产业等,推动技术创新与标准研制同步;重点在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制定一批规范类基础标准,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需久久为功。山东省将围绕生铁、煤炭等行业,制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排放标准等污染物排放和安全生产地方标准;重点在核电装备、新材料等领域培育一批军民融合标准化示范典型。
 

无独有偶,吹响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号角,愈来愈多的地方开展标准化行动。近日,北京市质监局批准发布《社区低碳运行管理通则》等35项地方标准;湖北今年将制定发布省级地方标准60-80项。这些标准将为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没有高标准就没有高质量,大力开展“标准化+”行动。在此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激发企业参与标准建设的积极性,加快转化先进适用的国际标准,推动“山东标准”走出去,提高市场竞争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