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治理提速“补短板”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大招渐至

时间:2018-08-14 作者:中国化工仪器 阅读:3517

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头戏,饮用水水源保护正驶入快车道。近年来,我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虽然取得进展,但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更有甚者,一些地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不清、边界不明等环境风险隐患仍较为突出。

作为老百姓饮水安全的重要保障,亦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七大标志性战役之一,饮用水水源保护从未淡出舆论视野。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就曾表示“水污染防治要突出‘四种水体’,首先就是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体”。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国水源地保护取得重要进展,但仍然面临不小的挑战。早在2018年初,国务院批准印发《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对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清理整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按要求,今年要完成长江经济带以外的全国其他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水源地的清理整治;2019年底前,所有县级及以上城市水源地要完成清理整治任务,更要让百姓喝上干净的水。

目前,各地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清理整治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6月底,各地已完成超过1187个问题的清理整治。在强有力的督查行动高压下,近期各地除了配合生态环境部的督查组行动外,也相继推动了自查、整改的行动潮。按照“一个水源地、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各地均已建立问题清单管理制度,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建档立案。随着各地水源地保护行动逐步深入,一批水源地内的违建项目被取缔,饮用水安全隐患得到解决。

随即,生态环境部针对饮用水水源地的督查行动早已开始,呈现出层层递进、逐渐“加码”的态势。为推动各地开展水源地环境保护清理整治,5月20日开始,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督查,进一步推动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向纵深发展。据悉,第一轮督察从全国各地抽调执法力量组成200余个组,对所有涉及到的近1600个水源地环境问题进行督察。此次水源地专项督察并非又是一次运动式治理,水源地新一轮规范和科学化的“划、立、治”正在铺开。

而所谓划、立、治,即保护区划定、边界标志设立、违法问题清理整治。但即便如此,今年任务依然艰巨繁重。来自8月8日生态环境部通报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进展情况会上消息,按照上述《行动方案》要求,各地排查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接近2500个,但仍发现环境问题超过6000个。且大部分属于久拖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涉及面广,难度很大。

从问题类型来看,生活面源污染、工业企业排污、农业面源污染三类问题占到全部问题的近6成。在饮用水水源地长效保护机制方面,全国大部分饮用水水源地均已依法完成保护区划定工作,但仍有109个饮用水水源地尚未完成保护区划定。仍有近500个环境问题尚未开展实质性整治工作,整治进展为“零”,占今年任务量的10%左右。同时,工业园区和化工企业沿江河湖海建设,河流航运等都对下游或周边的水源地保护区形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作为打好碧水保卫战的重要内容,水源地保护首当其冲。针对水源地保护下一步工作,生态环境部水环境管理司司长张波指出,未来将对全国水源地内排污口进行进一步的排查。今年内,还将组织多轮次的水源地专项督查工作,来推动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向纵深方向发展。而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企业,正在变被动治污为主动治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