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频发 监测技术与仪器研制仍需久久为功

时间:2018-08-20 作者:中国化工仪器 阅读:3357

2018年,汶川地震过去整整十周年了。骤然而至的大灾,让所有人猝不及防。回想起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仍然历历在目,无不让人泪流满面。“多难兴邦”,也正是地震灾难的教训,让国人深刻意识到加强地震预测的重要性。

与汶川地震同处于中国南北地震带的云南省,近两日,频发地震。8月13日,云南玉溪市通海县发生5.0级地震。仅隔一天,8月14日在云南玉溪市通海县又发生5.0级地震。据相关媒体报道,云南通海地震造成6.96万人受灾,24人受伤。相关抗震救灾工作正有效地进行开展。

众所周知,我国地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世界上地震最多、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数据表明,近十年来,6级以上强震相继出现在汶川、玉树、雅安等多地。

天灾无法避免,但可以有效防御。我国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经过一次次灾难的考验和磨砺,在反应速度、物资准备、技术装备等方面不断健全完善,推动着救灾效率的提升。

地震监测技术日新月异,先进科技成果持续涌现。北京大学深圳地震监测预测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历时5年研制出一种新型“地球听诊器”——AETA多分量地震监测系统,可望发现规律,进而预测地震。东方物探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地震实时监测软件GeoEast-ESP,实现了微地震井中和地面监测的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填补了国内空白。在海底地震监测中,我国自主研发了万米级海底地震仪,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成功获取万米级海洋人工地震剖面的国家。

仪器稳定可靠是获取准确数据的第一步,进而为地壳活动的研判提供依据。氡观测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地震监测手段之一,也是我国地震观测台网中最重要的测项之一。2016年建成的地震行业首个氡平台。该平台由氡观测仪校准实验室和氡观测仪检测(比测)实验室两部分组成。完整的校准观测系统,进一步提升了地震监测的准确性。

除监测技术的精进、监测准确性的提高之外,地震监测布点也十分重要。由于地质环境差异,地震来临前,大范围、高密度布设设备,对地震预测有着更加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受到监测点位、信号等客观因素影响,在实际地震监测预报中,要横纵参考监测数据,以做出更加准确、科学的预报。

从技术层面来看,提升设备的灵敏度、可靠性与一致性将是地震监测仪器的主要发展方向。孚光精仪(中国)有限公司、上海维逸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业内企业需要降低设备成本,降低设备对环境的要求,生产出更加先进、适用的国产地震监测仪及探测器,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越是大灾面前,就越能彰显先进技术及科学仪器的重要性。就目前来看,针对地震事件,相关部门能够快速进行参数测定,并向社会公众及各级政府快速报送信息,这说明监测能力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地震预警有着重大作用,但也有盲区和局限,提高国家地震监测预警能力,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仍需久久为功,不容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