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条抽检引围观 仪器检测知答案

时间:2018-09-13 作者: 阅读:3717
自从今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调味面制品(征求意见稿)》以来,为辣条设立国标的计划已经是板上钉钉,关于辣条的食品安全相关检测也逐渐频繁起来。近日,湖北省食药监局发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查信息公告,其中包括卫龙在内,多款“辣条”产品被检出不合格,9月4日,卫龙针对此次抽检做出声明。
 
辣条作为一种特色调味面制品,一直以来受到部分受众的喜爱,但不可否认,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辣条也一直让我们感觉到头痛。今天,我们就从仪器的角度,来谈谈辣条的食品安全问题。
 
统一辣条食品标准的重要性
 
这次事件中,辣条抽检存在不合格主要体现在使用了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这两者属于较为常见的添加剂,作用主要是抑菌防腐。湖北省食药监局发布的报告中,提到了这两类物质在辣条相关产品中,是禁止使用的;而在卫龙的声明中提到了自己是严格执行各地方标准,其中河南省执行《调味面制食品地方标准》(DB41/T 515-2007)及湖南省执行《挤压糕点地方标准》(DBS43/002-2017)。
 
说实话,单从双方的公告及声明中,我们很难界定孰是孰非,这或许也是很多网友一遍“围观”“卫龙抽检不合格”和“卫龙就抽检发表声明”的热点同时,一边回复出“吓得我吃了一口手里的辣条”的原因了。
 
目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调味面制品》仍然处于征求意见阶段,但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如果国家针对地方特色食品制定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将废止,统一采取国标。换言之,提高辣条食品安全及规范的重要步骤之一,就是相关标准得到统一,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调味面制品》正式出台运行。
 
调味?甜味剂检测不容忽视
 
辣条属于调味面制品的一种,独特的口感及味道是其特色之一。但是,作为调味食品,辣条使用的调味添加剂种类不容小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上的辣条中,用于调味的添加剂含量有5-10种,其中除了常见的调味料,如辣椒油、食盐、糖等,还使用了多种甜味剂,如甘草甜素、甜蜜素等。而甜味剂使用,属于食品安全的重灾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现超标使用的情况。
 
甜味剂可以分为人工合成和天然提取的两大类,天然提取的相对安全,但也存在例如甘草甜素这种不利于老年人及心血管疾病食用的甜味剂。而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多半不具备营养价值,有的长期服用还会造成肝脏负担,例如甜蜜素。
 
目前针对甜味剂的检测,常用的检验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离子色谱法(IC)、薄层色谱法(TLC)、气相色谱法(GC)、毛细管电泳法(CE)等。不过上述方法多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考虑到甜味剂混合使用的情况,甜味剂检测中使用较广的方法,应该是采用气质联用法,借助气相色谱极强的分离能力与质谱对未知化合物独特的鉴定能力,高效准确地测定样品中不同甜味剂的含量。
 
卫生环境重灾区 重金属及细菌、微生物检测不能少
 
辣条作为网红食品,其卫生环境一直是消费者担心的问题。得力于相关部门的监管,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大部分辣条,生产环境还是可靠的,但是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针对辣条的食品检测,重金属及细菌、微生物检测仍然是重点关注的内容。针对重金属的检测,可以采用荧光光度计;细菌、微生物检测则大多采用荧光法检测。
 
辣条作为一种特色零食,被许多人拿来休闲解馋食用。不得不说,在食用辣条上,群众间一直存在争议,但小编相信,随着不久的未来相关国标正式施行,有关部门在检查力度上的加大,未来辣条继续稳居网红食品宝座不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