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水污染治理 政策加持提升成效

时间:2019-11-13 作者:化工仪器网 阅读:3641
        从遥远的外太空鸟瞰整个地球,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的浩瀚海洋占据了地球大约71%的面积,地球也因此被亲切地称为“蓝色星球”。然而事实上,在这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总水量中,可供人们饮用的水资源仅仅占据了2%的面积。在淡水资源本就有限的情况下,人类活动导致的水质恶化、水资源浪费等现象加剧了水源危机。
 
        我国幅员辽阔,山河众多。但由于大部分地区地处内陆,深受干燥的大陆性气候影响,因而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据统计,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位居全球第四。而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基于上述严峻的形势,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成为当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水污染防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预防水体污染,整治排污乱象;另一方面是针对已被污染的水体采取相应措施,净化水质。众所周知,水体的流动性使得某地的水体污染会导致其他相通水域受到影响,而且水源分布面积广泛、不均,给治水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鉴于上述治水难题,仅凭人工治水显然不切实际,因而运用科技手段治水成为了重要举措。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目前,市面上水质监测仪器行业逐渐发展完善,仪器种类繁多,包括水质毒性分析仪、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水质重金属检测仪、水质分析仪、离子检测仪、水质硬度计等。这些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以精准地探测分析水质中的毒素、化学成分等。其中,水质硬度计是一种用于测量水体中的硬度含量的测量仪器,其在测量过程中主要运用了比色法原理和电极法原理。
 
        据了解,水质总硬度是指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总含量。水体中过多的钙离子和镁离子会导致水体硬化,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危害。因而定期检测水体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含量,对于确保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安全意义重大。
 
        近日,由广州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为主等单位承担的《水质硬度计校准规范》的制定工作已完成。为了使该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能广泛适用和更具操作性,全国环境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发布了该项规范的征求意见稿,并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上述校准规范为首次发布,适用于实验室用采用比色法和电极法测量原理的水质硬度计的校准。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范围、概述、计量特性、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校准结果表达、复校时间间隔。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水质硬度计进行校准的过程中要求环境温度15~35℃,校准过程温度波动不超过±2℃;环境湿度≤85%RH;供电电源交流220±22V,50±0.5Hz。
 
        有了上述水质硬度计检测规范的加码,相信有关工业及环保行业能规范使用该仪器设备,助力水质检测更加高效。
 
        虽然科技的进步给水污染防治工作带去便利,国家有关部门也在加紧出台有关政策保护珍贵的淡水资源,但终归不是治本之策。唯有人类素质的全面提高,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才能从源头治污、防污,还给大自然原初的青山绿水。因此,希望人人都能担当起环保之责,共同捍卫万物之源——水。
 
        以上资料来源参考:百度百科、中国计量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