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试验报告造假打击严厉 仪器行业需引以为鉴
时间:2017-08-21
作者:
阅读:4279
此前,环境监测领域一起造假案惊吓众人,行业内一片哗然。即是西安空气采样器被塞棉纱造假事件。2017年7月10日,环保部印发《关于西安环境质量监测数据造假案有关情况的通报》,提出要完善监测管理相关法规制度,加大环境监测质量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造假行为。
这一事件主要是由于西安市长安区、阎良区相关人员环保底线意识不强,人为干扰国家空气质量监测子站正常运行,对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实施造假,造成了恶劣影响效果。该事件发生后,环保部及相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重拳出击,严厉整治环境监测领域造假行为,而相关领域也开始积极查惩造假弊端,并发布相关管理办法,严格约束造假行为。
近年来,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发展,呈现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1354亿元,2014年突破2000亿元,2016年市场规模达到2448亿元,同比增长7.9%,2011-2016年均复合增长12.57%。
而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升,药物领域需求持续增长,医疗器械行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若以15%的增长率来计算的话,到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662亿元。
医疗器械领域快速成长,国家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力度和把控力度也逐渐增强。为防止这一领域的造假事件发生,带来恶劣影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药品、医疗器械注册申请材料造假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7年4月1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14次会议、2017年6月8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65次会议通过,日前以予公布,并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
造假行为既是违法犯罪,也是不尊重人们生命安全权益的行为。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物质水平不断提升,一些企业利益熏心,为了自身利益全然不顾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食品领域的地沟油、毒大米、瘦肉精等事件,让人们怀疑舌尖上的安全;环境监测领域的造假事件让人们为共同生活的环境担忧;医疗器械领域的注册申请材料造假行为更是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这种种造假,让人们不禁叹道,“造假行为”何时方休?
造假行为可恶至极,必须严惩。根据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故意提供虚假的药物非临床研究报告、药物临床试验报告及相关材料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规定的“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以史为鉴,约束自身。如今,仪器行业正值快速发展时期,相关技术和仪器产品已经为广大用户所认可,在“造假”频频上演的当下,仪器行业及相关企业还需严格约束自身行为,勿让不良之风在行业内散播开来。同时,相关部分还需积极制定管理措施,完善监督管理制度,确保仪器行业朝着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