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仪坏了数据依然完整 造假戏码何时休?

时间:2017-10-09 作者: 阅读:3945
      随着环保理念深入人心,近几年各项环境监测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环境问题也得到一定改善。然而,在这一过程中,部分企业开始在监控设备和监测数据上动起了手脚,有的偷天换日,有的暗度陈仓,有的企图蒙混过关,给环境监测数据蒙上一层“造假”面纱。
      2017年伊始,我国各地针对造假情况纷纷制定相应办法对环境数据造假行为进行严厉惩治。福建厦门市环保局印发《厦门市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公布了对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的弄虚作假行为的惩治办法;浙江宁波宣布正式施行《宁波市环境违法“黑名单”管理办法(试行)》,将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行为列入环境违法“黑名单”;湖南长沙市环保局公布《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办法(试行)》,公众对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将获得奖励。重拳出击,全面整治“造假”行为。
      然而,尽管系列政策和相应的管理办法相继落地实施,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行为仍然屡禁不止。近日,媒体报道湖北鄂州一企业污染监测仪坏了18天,环保监测平台仍有数据,不禁惹人深思。环境监测工作开展,其目的就是为了对污染物进行监控,获得污染源,从而方便制定合理、科学的治理方案,加速环境治理进程。如今,环境监测数据造假频频出现,影响恶劣,严重阻碍了环境治理进程,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
      对于这种恶劣的行为,环保部监测司官员曾表示,对监测数据造假“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依法移交有关部门处理,提高对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震慑力。确实,对于环境数据的真实性,必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行为。具体来说,首先,必须增加自上而下的数据抽检核对,并相应增强法律责任等层面的问责力度。其次,扩大环境监测的参与度,让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对环保监测进行全程监督,让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行为面临更多障碍。另外,建立失信黑名单。最后,采取有奖举报的形式,鼓励群众积极参与。通过政策与相关监督部分的默契配合,彻底整治“造假”之风。
      总之,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基础,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的生命线。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影响环境决策和管理,误导社会公众,是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而且严重损害环保部门和政府公信力。为此,各地环保执法必须提高警惕、严厉打击,要坚决顶住地方保护主义的压力,依法对数据造假企业予以打击和制裁,真正做到发现一起严惩一起,绝不能让造假者逍遥法外。